日喀則-拉孜-嘉措拉山口
野遊的第二天,朝珠峰方向挺進。出發不久就看到溪流兩旁連綿的油菜花田,美到不知如何形容。
不久來到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。中國大陸車牌號碼前會寫出各省簡稱,如藏、青、滇、川等,我一直在尋找有沒有更遠的來車,結果為否。難道沒有人會從上海或南京、廣州一路玩上來嗎?
車行中突然看到長排藏人隊伍,導遊趕快用無線電呼叫我們下車,觀看「望果節」的活動。這是預祝豐收的節日,約當地農作物秋收前擇日舉行。全村男女老幼著節日盛裝,手持青稞穗,打著五彩旗,敲鑼打鼓繞行於各家田埂上。結束之後集合在林間河邊唱歌跳舞,暢飲酥油茶青稞酒。原以為「望果」是期望有果實之意,豈知大錯了。「望」藏語意為田地,「果」意為轉圈,「望果」也就是「轉田壟」。藏人真是愛轉圈的民族,轉山、轉寺、轉湖、轉經輪…,現在又多了一項。
經過拉孜城,這裡是中尼和新藏公路的交會點,我們要繼續往南,如果去阿里就要在這裡折向西。阿里是另一個叫人嚮往的地方,藏北無人區、古格王朝、獅泉河就從這條路過去,師傅說車子還要開上一星期(北線1760公里,南線1190公里)。
嘉措拉山口豔陽無風,很難感受5248m的溫度與氣壓,我們已經沒在怕了。
靠近邊界安檢越嚴格了,有三個關口要親自帶台胞證排隊受檢。
轉入珠峰聯絡道還有72公里才到絨布寺,這段路況很差,先一段陡上後又陡下,連續180度轉彎。在烏拉山口(5210m)停留休息,大隊自行車旅遊者也正好至此,他們原本都不相識,途中相遇最後結伴而行。
這山口風很大,雲朵也漸聚攏,觀望不到珠峰,心中有些陰影。正整隊要出發時發生了一件小意外,5車師傅開過來時擦撞到我們尚未關的車門,門軸斷裂無法關閉,只好用繩子綑綁。車中伙伴一人轉搭其他車,師傅臉色也臭到不行。禍不單行,接下來路段6車爆胎,又耽擱一段時間。朝聖之路沒有那麼順利的,必定會有一些考驗…。
到達絨布寺招待所(4920 m)已近七點。雖說這是珠峰大本營附近最豪華的住處,其實物質條件很差。棉被又重又溼,燈光昏黃,房間簡陋,食物只有泡麵和炒飯可供選擇。但在五千公尺的環境,這樣的供應已不容易了。如果要享受就不應來這裡,況且遊客已製造了太多太多汙染。
山路折騰真的很累,天暗下來氣溫降低,高原反應漸起。勉強吃了一點泡麵和西瓜,外面有人呼喊珠峰出來了。夢幻一般的場景,真不敢相信自己就佇立在她面前了。
這一夜合衣而臥卻幾乎無法成眠,頭痛、呼吸不順,更被棉被壓得腰痠背痛。半夜起身如廁,滿天星斗在對我眨眼,也對珠峰眨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