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關於跑步」這本書是我送給兒子的禮物。他升高三的那年暑假,我和同事約好去印度。後來父親住院了,在忐忑不安中出國,根本沒心力管他--正確的說,應該是從小我就沒多管他的功課。後來才知道,從我出門的那天起,兒子每天一早就到學校念書,到晚上九點後跑幾圈操場才回家。向來對讀書很沒計畫又不擅長運動的人,這行動讓我十分訝異。就這樣讀著跑著,功課持續進步,也跑出心得來,還影響很多同學跟著他一起跑。苦讀一整天的大男孩,在漆黑的操場上奔跳著,用盡全身最後的一絲力氣,是鍛鍊是發洩也是僅有的消遣。後來兒子參加1600公尺賽跑,在全班同學的加油和陪跑下,出乎意料拿到全年級第一名。這個獎真是意義不凡。
「關於跑步」是村上春樹的書。我應該沒資格自稱是村上的書迷或忠實讀者,因為讀的並不多,但是他的書陪伴我一段焦躁煩悶的日子,給了我很大的心靈助力。大約七八年前去研究所進修時,每天忙完通常都一兩點了。但無論多晚,一定要在床上讀幾段村上的文字,把绷緊的腦神經一點一滴放鬆下來,才有辦法進入夢鄉。
我讀的大多是散文,尤其是旅遊類,「遠方的鼓聲」是我最喜歡的。他的述說語調自然平淡簡潔,偶而細膩卻沒有過多修飾或譬喻。一些想法只點到為止,不會讓人有壓迫感。沒有高潮跌宕的情節,卻有很多滋味蘊藏在裡頭。我隨興的讀著,到心滿意足時,把書一丟就沉沉睡去。
只讀過他的一本小說「挪威的森林」,讓我哭到不行,是我的閱讀經驗裡最嚴重的一次。怎麼會這樣呢?後來好友借去看了,還回來時沒有多說什麼。過幾天我終於忍不住去問,她說躲起來哭得非常慘,以至不知如何來談。那樣平淡的情節裡必定有一些元素,勾動我們內在深沉的悲傷,但是我實在不明白。為何村上的文字會有這樣的魅力,吸引了不同文化族群年齡層的廣大讀者,歷經幾十年不衰?
最近為了一篇文字,重讀了「關於跑步」這本書,總算明白了一些些。這本散文和其他書不同,用一個主題串起幾年裡寫下的文字,也串起作家的思想和生活。為何跑步會成為作家生活的一部分?如果只是鍛鍊體能,為何執著的到很多國家參加馬拉松、鐵人三項?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含蓄低調,村上用了很多文字,描述自己的性格想法自我要求人生目標等。
終於明白村上之所以成為村上,背後的意志力及努力。而我私心裡最大的困惑--跑步對他的寫作有什麼實質幫助,或是寫作過程對一個人的內在有何實質的影響--也得到一些解答。自己這一兩年中追求的,以旅遊自然觀察閱讀來呈現一些想法,在寫作過程中探索自己的內在視野,從這本書中也得到許多啟示。
挪威的森林預告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