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初阿里山線並沒有以「阿里山」為名的車站,而是以終點沼平作為總站。1976119日沼平發生火災,聚落全毀。政府選定列車的折返點「第四分道」,居民配合遷村,才有阿里山車站。此車站於1999年集集大地震全毀,2007年重建完工。

沼平車站1914(大正3)314日正式營運。歷經大火吞噬、改建,現在的新站於102421日正式啟用。由日本五十嵐設計師打造,一樓部分採RC構造,二樓為挑高木造結構,全館以完全榫接工法,不用任何一顆鐵釘,呈現復古鐵道風華。除了運輸功能外,沼平車站亦結合藝術展演、原住民人文商家等多功能。

 

nEO_IMG_IMG_9725.jpg - 20200823阿里山102年重建啟用的沼平車站nEO_IMG_IMG_9475.jpg - 20200823阿里山   

nEO_IMG_IMG_9827.jpg - 20200823阿里山說起沼平車站,就不能不提這根集材柱。

伐木時使用鋼索將四面八方砍伐的木材集中,需要有一根主柱支撐集材機的鋼纜,通常是就近取材,選一株高聳直立的樹,除去其側枝,作為集材柱。關於阿里山這根集材柱過去有許多討論,有認為高聳直立應是台灣杉,也有認為是檜木。林務局邀請嘉義大學學者鑑定,取基部木材,其組織排列及氣味都像紅檜,再透過氣相層析質譜儀的檢測後,確定是紅檜無誤。

nEO_IMG_P8231079.jpg - 20200823阿里山OLY   過去集材柱的說明,說它是台灣杉,所以我一直用這個資料做解說。現已更正為紅檜,仔細看現在的解說板,已沒提到樹種了。

 蒸氣集材機,有130匹馬力,最大集材力60-70立方公尺

nEO_IMG_IMG_9737.jpg - 20200823阿里山
nEO_IMG_IMG_9478.jpg - 20200823阿里山     

nEO_IMG_IMG_9524.jpg - 20200823阿里山nEO_IMG_IMG_9527.jpg - 20200823阿里山nEO_IMG_IMG_9491.jpg - 20200823阿里山因為室內不能用餐,陽台是唯一可避雨處,乾糧配著細雨和偶而露臉的陽光,也頗有滋味的

nEO_IMG_IMG_9521.jpg - 20200823阿里山由日本五十嵐設計師打造,一樓部分採RC構造,二樓為挑高木造結構,全館以完全榫接工法,不用任何一顆鐵釘

沼平車站二樓展示許多當年老照片,勾起我的探索魂,就認真地耙梳了這段鐵道歷史。大正年間,阿里山鐵路通車至沼平之初,林場線的開發都是往眠月方向。及至昭和初年塔山眠月一帶的森林開發殆盡,再循著往東埔的登山古道鋪設鐵路,所以東埔林場線開發比較晚。

 

nEO_IMG_IMG_9504.jpg - 20200823阿里山
nEO_IMG_IMG_9512.jpg - 20200823阿里山    

nEO_IMG_IMG_9499.jpg - 20200823阿里山火車載運厚重的檜木,經過木頭搭建的高橋,景象一定很震撼

nEO_IMG_IMG_9509.jpg - 20200823阿里山   1924年的沼平車站nEO_IMG_IMG_9507.jpg - 20200823阿里山民50年代載客用的木造車廂

als-5-9林場線路線圖.jpg - 20200823阿里山取自漫步在雲端 阿里山森林鐵路林場線路線圖http://alishan.cyc.edu.tw/1996/alishan/image/als-5-9b.jpg


als-5-9鐵道圖.jpg - 20200823阿里山取自漫步在雲端 阿里山森林鐵路林場線里程圖http://alishan.cyc.edu.tw/1996/alishan/image/als-5-9a.jpg

1931年日本人先將鄰近自忠(當時稱為而玉)的特富野古道後段改建成鐵路,是為水山線,其前端就是今通往水山巨木的那條鐵道。1932年從沼平至新高口(當時稱為玉山口)的鐵路分段闢建完成,1933年起可以從嘉義直達新高口。登玉山者搭東埔林場線至新高口,下車再徒步登山,大幅減少行程,使得攀登者大增。1934年鐵路又延伸到塔塔加(當時稱為哆哆咖),鹿林山莊亦落成,可提供登玉山者歇息。19371217日,日本成立「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」,搭阿里山鐵路登新高山,幾乎成了昭和時期的國民運動,連日本內地也多組團前來。阿里山火車從沼平至哆哆咖,就統一名稱為東埔線了。東埔線除了集材運輸的功能外,成了「登玉山景觀鐵道」。 

讀這段歷史十分感慨,今日汽車長驅直入塔塔加,況且感覺路途遙遠。當年登山者隨運材火車走走停停,不知耗費多少時間體力才能來到塔塔加,登玉山卻成國民運動。而更早之時,火車只到新高口或是沼平,登山者亦所在多有。一個民族的氣勢,端看國民的體魄,日本非常鼓勵國民登山,實在很有見識。

從阿里山沼平經自忠、新高口到上東埔塔塔加,全程20.0公里。終點塔塔加東埔集材場海拔2584公尺,不但是台灣鐵道歷史曾有過的最高點,也是全亞洲最高的窄軌登山鐵路。

民國68年起陸續拆除林場線鐵道,利用舊鐵道鋪設柏油,完成「新中橫公路」阿里山至塔塔加(台18線),以配合民國74年玉山國家公園成立。水里至塔塔加(21)完工之後,民國80年新中橫公路全線通車,將台灣最重要的景點日月潭、玉山、阿里山串連在一起。雖然昔日東埔線鐵路的美景重現世人眼前,但是很可惜,原有的景觀鐵路已盡數拆除。

(參考 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,https://blog.xuite.net/sujaushi/twblog1/586847134-%E6%9D%B1%E5%9F%94%E7%B7%9A+%E5%8F%B0%E7%81%A3%E7%99%BB%E7%8E%89%E5%B1%B1%E9%90%B5%E9%81%93%E7%9A%84%E6%95%85%E4%BA%8B)

耗盡阿里山檜木資源換得的這座高山鐵路,本也可以轉型為觀光火車,見證台灣豐盛的自然生態卻在大多數國人還不明其珍貴性時,美其名發展觀光而蠻橫拆毀,實在令人痛心呀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zel 的頭像
    hazel

    漫遊薄荷綠大海

    haz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