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瑪多往查卡是一段漫長的旅程,大約600公里。隨著越深入青海柴達木盆地,整個地表及山脈,顯得越來越乾燥了。雖然從布滿青草到乾燥呈現緊縮狀,越來越有種窒息的感覺,另一方面,山的面貌卻呈現多變的紋理,如同國畫山水皴法下的奇巖峻石。這個叫溝里的地方,彷彿回應大自然的嚴苛考驗,岩石以桀傲不馴的骨架肌理,發出暢快的吶喊,叫人讚嘆不已。
瑪多市區有一座民族英雄格薩爾王廣場,很可惜沒時間去拜訪
行程越往西北,景物顯得越加乾旱,但奇石巨岩的變化越加奇特。
公路休息站餵棕頭鷗
草原上偶見藏原羚
光凸凸的山頭呈現桀敖不馴的肌理
休息站偶見一絲生機
嚴峻的皺褶,彷彿帶著強大的念力,撲將過來!!
終於綠洲出現了,重返有情世界
茶卡鹽湖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鹽場,湖水介於液體固體之間,一片白色結晶的湖面,將天空、雲朵和遠山都倒映入湖裡。來到這片天地,頓時每個人都成了網紅,集光彩燦爛於一身了。
雖然穿著雨鞋,濺起的鹽水讓褲管變成白色了。我跟朋友說我玩得特別專心才這樣,旁邊一個小男孩聽了哈哈大笑,重複著<玩得很專心,哈哈哈! > 想來,他對這句話也很有感觸吧!
茶卡鹽湖在約20萬平方公里的柴達木盆地中。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崑崙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,湖面海拔3100米,東西長15.8公里,南北寬9.2公里,呈橢圓形,總面積105平方公里,相當於16個杭州西湖一樣大。
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,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,變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,海水留在一些低窪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,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之一。茶卡鹽湖曾經是一個外流湖,向東流入共和盆地,注入黃河。10~13萬年左右發生了構造隆起,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,年降雨量小,故每年能注入到這裡的水量特別少,加上蒸發特別厲害,故能形成這個含鹽量極高的鹽湖。
茶卡鹽湖以其生產、旅遊兩相宜而享有很高知名度,它與同塔爾寺、青海湖、孟達天池齊名,被稱作「青海四大景」,同時還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「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」之一。
這一天住在查卡,餐食非常美味,尤其醇厚的酸奶讓我念念不忘
青海的水煮羊肉同樣讓人懷念
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