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群七年級大學生為籌辦畢業設計展,花了一整年的時間,穿梭在台灣的大鄉小鎮,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了100個即將凋零的工藝與技藝。雖然,太過年輕的生命,對世代凋零的體驗有些生澀;生活經驗相距太遠,報導的內涵也有些淺薄。但未出社會的e世代深入紀錄這些古老的智慧,醞釀出發人深省的生命滋味,在意義上已十分不凡。最後,「尋百工」這個作品讓社會驚豔,也獲得了全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大獎。
深入報導各行各業,這樣的題材一直吸引著我。三立台每週一晚上十點的草地狀元,就是用一種鄉土詼諧的方式,報導各地方沉默但十分執著奮鬥的小人物。由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台灣人可貴的一面,傳達一種溫馨希望與祝福,讓人很是感動。
這兩年我常讀一套書,日文翻譯的「男的民俗學」,它充滿了知識性、趣味性和隱微的感性,令人讚嘆不已。作者很勤懇的去訪問日本老行業的達人,以詳實細膩的紀錄,介紹這些即將失傳的精湛技術,也傳達了老職人面臨時代不同的悲涼心境。書中最吸引我的,是對細節精密的繪圖。各式奇特的行業和國寶級的技術,如果不是這些圖說,實在難以想像理解。
作者遠藤敬是業餘的民俗學者,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這套書。「職人風骨」是作者一再詠嘆的,也是這套書最令人著迷之處。因應嚴酷的自然環境,培養出堅韌品格及高超手藝。不顧一切,追求技藝的極致完美。即便時代不待、景況淒涼,仍堅持使命感直到永遠。既是孤芳自賞,也是樂在其中。他們是職場的精純達人,又充滿大無畏的英雄氣概。在如今英雄不再的年代裡讀來,更令人憧憬萬分。
「漁夫的生活充滿男人的氣魄和浪漫情懷」,當他們站在海邊,即使是閒聊,也一定背對陸地,絕不背對大海。「男的民俗學」裡豪邁、壯烈、男人的世界、男人的鬥志…,這一類字眼不斷出現,其實無涉男女性別,表達的是人之身軀意志所散發之堅強孤絕的力量。
現代人的精神體魄委靡困頓,男的民俗學確是可以令人愉快又激勵意志的好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