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母親是西螺人,外婆家就在老街福興宮左手邊的第一棟房子,開餅店。七八歲後我幾乎沒再回去過,外婆生病後都在北部就醫,那棟房子也賣給廟方,後來拆掉成為廟埕了。
我對西螺的了解幾乎都來自母親。她很會講故事,西螺過去的繁華、她外公家族的生活、二次大戰時遭受的猛烈轟炸…。但年幼的我對這個小鎮卻有一種特殊又說不上的感覺,馬路很寬、房子很大,但街道上幾乎沒有幾個人,一個很空的城市。故事中的情節和印象中的好像兩個世界。一直到長大,我心底還存留著那種清冷的感覺,一個曾經走過繁華的小鎮。
長大後我很想回西螺看看,用成人的眼光再去感受這外婆家的小鎮。幾年前台灣各地開始發展觀光,西螺過去榮光所累積的資產終可揚眉吐氣,她漸漸吸引人潮,甚至成為台灣百大景點。一直到最近開車回南部才終於一償宿願,而這次的造訪竟讓我得知一些家族的故事,真是意料之外的大收穫。
下高速公路進到西螺街上,大約只有兩三公里。這條大同路開到底左轉就是延平老街,這時就要找地方停車了,對面是第一個景點「丸莊醬油」。這家百年老店用現代的方式包裝經營,設立展示簡報室,讓觀光客了解西螺醬油的特色,也為自己企業再創高峰。這次參觀我才了解西螺醬油是用黑豆加麴菌置陶缸發酵而成,是台灣最早製醬油的方式,現很多步驟仍需以手工操作;日據時傳入的黃豆醬油則是用豆麥為原料。這兩種都需時4-6個月,現在超市賣的大多為化學醬油,只需三天,難怪價錢差很多。店員告訴我,有「純釀造」標誌及搖晃後泡沫不會馬上消失的才是天然醬油。
周杰倫來老街拍片,加上許多看板。有些店家希望拍片完能留下佈景但我衷心希望老街恢復原貌。
這修看板都是為拍片加上去的
丸莊醬油採用天然發酵日光曝曬
有一百多年歷史了
黑豆蔭油 黃豆醬油和化學醬油大不同
有這個標誌才是純釀造
純釀造搖晃後泡沫很久都還在
丸莊醬油的對面有店家門口就曬著花生,就好像小時候的景像,真不愧是老街。這是泉春土豆商行,是七十多年的老店。我看土豆品質很好想買一些,但快下雨了老闆忙著收花生。等我轉了一圈回來,老闆娘問我吃中餐沒?要不要一起吃?我實在很驚訝,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,就很開心的坐在店門口吃起來。肉羹麵還有滷苦瓜真是美味極了,而純樸的情誼更叫人感動!
在店門口曬起花生,很像小時的情景。
花生是雲林在地生產,品質很讚。
超過七十年歷史的老店
每一條老街總是以一間香火鼎盛的廟為中心發展,西螺的就是福興宮。我在廟埕上逗留許久,那是外婆老房子所在的位置。原是一棟木造的房子,二樓地板踩起來會吱吱作響,後門對出去是廟左側的小巷子。我對廟側門印象深刻,奇怪的是小時好像沒進過廟裡。
香火鼎盛的福興宮
照片左邊停車的位置就是以前我外婆家
這個角落對過去是廟側邊的小路,是我小時玩耍的地方。
西螺老街比起斗六來規模大許多,無論街道長度寬度和老店面數量,但也明顯的樸素許多。由此看出她曾有一段很長的繁華歲月,而且比斗六發展要早,卻在縱貫鐵路開通後迅速沒落了。母親說最開始的延平路沒有這樣寬,街道兩旁種柳樹,每家店負責一棵。大家都認真澆水照顧,萬一不小心養死了要趕快買一棵來補。每天晚上街坊鄰居就坐在柳樹下吹風看星星,那時的銀河很亮…。
捷發茶莊現在是旅遊服務心所在,由螺陽文教基金會經營,可預約導覽。
捷發茶莊後面是老街文化館,還在建設中
西螺大戲院約80年歷史,可容一千多人觀賞,經常爆滿。
三角大水餃,坐無虛席
琴連碗粿,傳統的好滋味。 黑色那瓶非醬油,是仙草茶。
東市場
老建築再利用,用透明玻璃搭出屋頂,成為很時尚的餐飲店。
西螺是一個有故事的小鎮,深厚的內涵讓她有機會再度站上歷史舞台。外婆家曾經是老街的一份子,真讓我深以為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