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湖面泛起一絲朦朧,好像薄霧凝結久久不散,又像水澤上覆滿片片白雪,映照著初起的陽光十分閃閃動人。這是龍骨瓣莕菜的花期,很難想像這麼小巧的白花可以覆滿整座池子,且將湖面染成了銀白世界。單獨看是清純細緻的美,成片的欣賞則充滿優雅浪漫的氛圍。
龍骨瓣莕菜就是現在頗流行的水生野菜,稱為水蓮菜,只生產於美濃地區。曾經廣泛分佈於台灣由北至南的池塘溼地中,現只剩高雄縣有零星野生族群,其餘皆人工培植。1980年代,美濃中正湖有不少龍骨瓣莕菜,後來因湖水遭受污染而瀕臨滅絕,幸賴當地一位鍾姓居民,將其移植到附近的水塘種植,族群因此倖存下來。現今發展成為有名的客家野菜,真是始料未及。
龍骨瓣莕菜是多年生浮葉植物,屬睡菜科,又名銀蓮花、水皮蓮、野蓮、捲瓣莕菜。葉心形有柄,葉緣紫色。花瓣白色5瓣,有縱向龍骨狀突起,為和他種莕菜最大之區別。花序為繖形,花冠白色,挺水開花。一朵花只開一天,葉柄上同時有數十個花苞,先後開花。種子圓形,初為橙色,成熟後轉黑,直徑1.8公釐,表面多刺,所以龍骨瓣莕菜又叫「刺種莕菜」。
龍骨瓣莕菜具有長得像葉柄的「長莖」,在長莖的頂端,長出一枚具短柄的葉片,花是從長莖和葉柄交接的位置長出來。此長莖即為供人食用的部分。收成時農人需身著青蛙裝下水,冬季則穿潛水防寒衣。將龍骨瓣莕菜從根部拔起,葉片剝除,根部用剪刀去除,再經多次淘洗去除泥沙,最後秤重綑紮。為了得到最大的產量,農夫會控制池塘的水位,剛開始水位較低,慢慢升高,水蓮的莖就會不斷抽長讓葉子可以浮在水面。
難得如此美味的食物同時兼具美麗的外形,龍骨瓣莕菜很值得大力推廣。栽種方法不難,販賣水生植物的園藝店都裝在杯子中出售,裡面有一段莖和一片葉子。先在水盆底鋪上一層培養土與河砂(以3:1比例),把莖埋入,倒入已靜置幾天去氯的自來水,放在有陽光的地方,就可以等待它抽莖長葉開花了。
(參考http://ltrc.tnc.edu.tw/modules/tadbook2/view.php?book_sn=&bdsn=43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