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覽老師指著大喬木樹冠層,「那裡有幾顆愛玉。」 這麼好的眼力!我用長鏡頭調近,卻只看到幾顆橘子般的果實,哪來的愛玉 ? 而那果子又是什麼呀 ? 「就是她,是我們這裡做愛玉的原料,叫大果藤榕。」 啊,原來愛玉子除了薜荔外還有另一個兄弟大果藤榕,今天真是長見識了。
出了南仁山保護區,車子沿200縣道往南奔馳,突然陳老師大叫停車,拿著相機衝下車。我們知道一定有好東西,二話不說也跟著跑。路旁一戶人家的圍牆上,綿長20公尺的一整片牆,竟掛滿了大果藤榕!
屋主說種來自己吃,但街上有人在賣。往前到下一個聚落,幾個人去打探消息,「不是這裡,在前面的圓環。」 就在此時,候車亭旁的一面壁畫,畫的不…正是大果藤榕!我們好像身陷一個經心策劃的計謀,一步步被勾起味蕾,直到全身每一細胞著魔般充滿渴望,今天不吃到大果藤榕愛玉絕不甘休!
這個村子叫響林,終於來到市中心,傳說中的愛玉小貨車真的就停在圓環邊。「老闆,來個16碗!」「啊!對不起,全部都賣完一碗不剩了。」 什麼!捶心肝…。
故事當然還沒結束,我們賴在攤子旁,請老闆說明此種愛玉有何不同。 收購回來清洗乾淨,就放入冷凍。等要做愛玉時,整顆連皮一起用果汁機打,再過濾殘渣等它結凍就成。因為是連皮去做,有特殊的香味,比愛玉子好吃。說到這裡,一群人開始躁動起來,央求老闆要宅配到恆春…。
第二天中午,當我們走完墾丁森林遊樂區,第三度來到恆春城外小館時,大果藤榕愛玉已經送到了。吃進嘴裡的那一刻,大家都說不出話來,滿滿的感動只能用「幸福」兩字來形容。當然,這也是此趟行程最大的驚喜。
大果藤榕是熱帶雨林常見物種,也是台灣原生植物,分布東南部,是以前恆春半島孩童的清涼飲品。近年墾丁社區發展生態旅遊,響林村民將大果藤榕栽植於聚落中,成為特色地方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