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天值得開心的事並不算太多,但有一件大家應該都有同感,就是蔬果價錢非常便宜。不能到處趴趴走,又對外食有所疑懼,此時正好在家大展身手,每天吃飽吃好,讓身心都得到療癒。
蛋黃果小時候在南部就吃過,那種軟又甜膩的口感,加上有一股熱帶水果的怪味,讓我長大後敬謝不敏。三月初看到擺在水果攤上,大又飽實品相極佳,才賣6 顆100元,就買了三顆。店家說擺到皮裂開才吃,經過一番體驗有了心得,只要擺到一定的軟度,無論皮有無裂開都要趕快享用。在剛好的熟度時,吃起來稍Q又緊實,口感甚佳且無怪味。一改過去印象,是很美味又營養的水果。
蛋黃果是山欖科,原產在秘魯,1920年代末飄洋過海來到台灣,取其顏色橙黃及口感,因為外型似桃子,另有個特別的名字仙桃。中南部都有零星栽種,主要產地為嘉義。每年8-10月間開花, 12月底果實成熟,在台灣還不算是相當普遍的水果。營養豐富,膳食纖維、礦物質含量較酪梨多。果粉可替代砂糖,升糖指數低。網路資料,可分為長型果及心臟型果兩類,長型果種子只有一顆,風味較佳;心臟型果實短胖,種子有兩顆以上,味道稍差。
這麼碩大又美的水果才賣3顆50
放到一定軟度就可吃,不一定要等皮裂,若放太久果皮會變黑
用湯匙挖來吃
種子2或4顆
胎座痕跡明顯
蛋黃果植株,2018.11攝於斗六埤口
三月底在水果攤看到另一種山欖科水果牛奶果,這可是從來沒吃過,只在台東淺山看到植株和花。水果攤30/顆,怎會這麼便宜?後來就再也沒出現!果實紫紅帶綠,形狀真像小號蘋果。對半切開,種子6-8顆,分布如放射星形,難怪又名「星蘋果」。吃起來微甜,不算太好吃,也沒特別味道。但是從果皮中不斷滲出白色乳汁,相信應該很營養。
橫切,種子呈放射狀排列,6-8顆
不斷滲出乳汁
蛋黃果(上)與牛奶果種子
蛋黃果、牛奶果及人心果都屬山欖科。它們的味道都很甜,吃完口中黏黏的 (因含有膠質和砂細胞),放到過熟會有一股怪味。其種子的形狀類似,胎座痕跡很大,佔了1/2到1/3。此科還有另一種極負盛名的水果,神秘果,吃起來酸甜又黏,可以改變口中味覺。另一有名植物大葉山欖,跟早期原住民生活極為相關,因樹皮含有乳汁,又稱台灣膠木。以上植物都含有膠質或乳汁。